基药目录最新消息,纳入创新药?
发布时间:
2025-10-25 09:33
近年来,国家卫健委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完善有关政策体系,在前期调研和专家研讨的基础上,形成《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(修订稿)》,广泛征求听取意见建议,适时发布。
针对有代表《关于推动国谈创新药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建议》,国家卫健委在《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8016号建议的答复》(2025年8月18日)中明确表示:将在2025-2026年的基本药物目录调整中,优先考虑将创新药纳入目录。笔者认为,这无疑是对医药创新成果的肯定与鼓励,展现了国家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决心。
根据WHO标准,基本药物必须满足“最重要、最基本、最有效、最安全、最经济”的要求,而不是追求新奇和高端。我国现行基药遴选原则强调“临床必需、安全有效、价格合理”,与WHO理念一致。
01、遴选原则:WHO标准与中国标准的异同
WHO基本药物遴选核心标准非常明确:药品必须满足人群最重要医疗需求,基于疾病流行情况、证据安全性、疗效确切性和成本效益比来选择。2025年最新版WHO(24th List)目录收录药品523种(含361种儿童药品),都是经过数十年验证的“老药”。
中国基药遴选原则在《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》中规定为:“防治必需、安全有效、价格合理、使用方便、中西药并重、基本保障、临床首选和基层能够配备”这与WHO标准基本一致,都强调“基本”和“可及”。现行的《国家基本药物目录(2018年版)》已收录西药417种,中成药268种(含民族药),纳入康柏西普、埃克替尼等多个创新药。
02、政策动向:创新药的动态调整
国家卫健委在2025年8月的答复中明确表示:“基药目录调整优先考虑国谈创新药,特别是重大新药创制成果”。这标志着政策方向的重大转变,在调整基本药物目录时,会给创新药“开绿灯”,部分价格昂贵的创新药可能进入保障基本医疗需求的药品目录。
2018年版基药目录已收录康柏西普、埃克替尼等创新药。在“重大新药创制”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下,截至2023年底累计研发成功1类创新药物87个,其中不少药品价格惊人,有的年治疗费用甚至超过一套房的首付款。
03、现实困境:基层医院的无奈?
创新药进了目录,基层医院就能用了吗?笔者认为,其现实可行性或许面临着诸多挑战。
基层医疗机构的现实条件与创新药使用要求存在较大差距。冷链储存条件不足、开展基因检测条件缺乏、临床药师配备率不足等。
04、更好的选择:各走各的路
国家已经建立“双通道”机制,创新药可以通过定点医院和药店两个渠道服务需要的患者。通过这种方式,近2年创新药的使用方便程度提高了不少。医保谈判也是个好办法。2025年版药品目录调整范围以新药为主,新增的91个药品中,有90个为5年内新上市品种,有38个为“全球新”的创新药,无论是比例还是绝对数量都创历年新高,既让患者用得上,又不挤占基本药物资金。
商业健康保险可能是更好的出路。
05、他山之石:国外的做法
看看其他国家怎么做,能给我们很多启发。
世界卫生组织的基本药物目录中,创新药(专利药物)占比控制在5-16%。
英国采用分级目录制度:基础目录管基本需求,创新药走特殊通道。
澳大利亚要求创新药证明性价比:创新药想进目录?先证明你比现有药物性价比高。
德国实行参考价格制度:创新药和普通药放在一起比价,逼着药企定出合理价格。
WHO基本药物专家委员会明确指出:“基本药物必须是能够满足人群最重要医疗需求的药物,而不是最新或最贵的药物。”这一理念经过48年验证,被全球150多个国家采纳。
笔者建议:
建立分级分类的药物供应与支付体系,让“好药”有对的“门路”
强化“双通道”机制:将国谈创新药纳入“双通道”管理应成为主流。着力扩大定点药店覆盖范围(尤其在基层)、统一医保报销政策、打通医疗机构处方外流渠道,确保患者可通过定点药店便捷获取创新药。
用足用好医保谈判机制:医保目录调整应继续作为创新药准入的主渠道。通过强有力的医保谈判,促使创新药形成合理价格,在满足患者需求的同时,实现患者可及、基金可持续、企业有创新的“多赢”。
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:鼓励开发与基本医保相衔接的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,将价格高昂的创新药纳入商保目录,通过市场机制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更高层次的保障,形成“基本医保保基本、商业保险保创新”的多层次保障格局。
强化基层能力建设,完善基础设施
加强人才队伍建设:通过定向培养、在职培训、上级医院派驻等方式,大幅提升基层药师和医生的专业能力,确保其能安全、合理地使用复杂药物。
深化医联体建设:真正落实“基层首诊、双向转诊”。由医联体牵头医院负责疑难重症和创新药治疗,基层机构负责随访、稳定期管理和基本医疗,通过远程会诊、专家下沉等方式加强技术支撑,让患者在合适的机构获得合适的治疗。
借鉴国际经验,优化目录调整
建议在《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》修订中,参考国际成熟经验:引入独立的药物经济学评价、组建独立的专家委员会、对所有拟调入药品进行严格的成本-效益评估、确保纳入的药品具有最优的健康产出价值。
建立公开透明的调整程序:公开遴选标准、专家论证过程和决策依据,广泛听取临床、药学、医保及患者代表等多方意见,确保目录调整工作科学、规范、公正。(本文转自药智网)
创新药,九典,九典制药,基层,医保,临床
上一页
上一页